《窗边的小豆豆》:用美好浇灌孩子的心灵

2024-05-17

1. 《窗边的小豆豆》:用美好浇灌孩子的心灵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畅销了几十年的儿童文学,被翻译成33种文字在全球发行,直到今天,它也是日本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一本书。二十几年前,这本书被引进到国内,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无论是孩子、家长、老师还是教育研究者,都对它津津乐道。尽管这是一本儿童读物,但却激发了教育界和家长们持久的阅读热情,很多人写了相关的评论文章,从各个角度解析书中体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基本上,读过这本书的孩子们都希望自己能进入书中叙述的巴学园,老师和家长们则认为书中那种个性化和毫无分别的爱的教育在现有条件下只能是理想,尽管巴学园是曾经真实存在的一所小学。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是:童年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真的有如此大的影响啊! 
  
 自从有了孩子,我就不间断地阅读育儿方面的书籍,童年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实是一个听了很多年的话题。但是,以往看到这样的言论,绝大多数是从问题青年或者问题儿童的角度来阐释的,这些言论总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在幼儿时期受过心理创伤,就会产生心理阴影,如果没有有效的疏导,这种阴影可能影响他的一生,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疾病。这种言论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常常诚惶诚恐,不断检讨自己,生怕自己的哪次言行给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但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却是这样不同, 它让我们看到了好的童年教育是怎样让那些别人眼中有缺陷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个健康、幸福的人, 不仅给了我们希望,还通过巴学园的老师们和小豆豆的父母给了我们好的示范。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在当今的日本,黑柳彻子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老太太,别的成就不提,就说她主持的电视访谈节目《彻子的小屋》至今已播出了一万多期,日本的艺人都以上这个节目为荣,就已经足够证明她的优秀了。这样的人,大家往往认为在童年时期一定是让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然而,事实却让我们失望了,她在童年时期,因被断定为问题儿童而被劝退,最终经过多次辗转,才进入了书中叙述的这所与众不同的小学——巴学园。她在书里解释说“窗边这个词给人一种被排除在外围,而非处于主体地位的感觉。……而在第一所学校中,实际上,我隐隐约约地总有一种被排斥感。”她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大家“一个叫小豆豆的女孩,在周围大人的引导下,终于能够顺利地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相处的故事”。
  
 我们再来看看让孩子们神往的巴学园。这个学校设施简陋,校门是由两棵树连接而成,教室是用废旧的电车改造的。巴学园一共只有50多个学生,他们中有一部分是身体有残疾的孩子,有一部分是像小豆豆这样被其他学校拒收的“问题儿童”,还有些同学是因为其他原因不适合普通小学的学生,怎么看,这个学校都很像是一所我们现在的特殊学校。然而,在这50多个学生中,成长出了黑柳彻子这样的著名艺人、几个舞蹈家、一个日本有代表性的物理学家。而其他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人,也都活得乐观、幸福。即使是几十年后,这些学生每年还会在巴学园的运动会日相聚在一起,可以说巴学园时期是他们一生都非常珍惜的快乐时光。
  
 而实际上,那段快乐的巴学园时光不仅给了他们快乐的童年,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就像黑柳彻子所说:“如果我没有进入巴学园,没有见到小林先生,恐怕无论我做什么,都会被贴上‘坏孩子’的标签,被自卑的心理包围,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可能就会怀着这种无所适从的心理,直到长大吧?”被普通学校断定为问题儿童的小豆豆,隐隐感受到了被排斥的感觉,而在巴学园里,因为小林先生的信任、尊重和“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的赞美,重新变成了一个快乐而自信的孩子,并最终成为了日本最著名的老太太。当然,除了小林先生的努力,小豆豆妈妈在小豆豆被劝退时的处理方式也很重要,她并没有告诉小豆豆是因为被劝退不得已才要换学校的,这避免了小豆豆把隐隐约约的被排斥感转变为自卑心理的可能。
  
 除了小豆豆,有身体残疾的高桥君也让我印象深刻。高桥君似乎是患有侏儒症,胳膊和腿都特别短小。这样的一个孩子,如果没有遇到小林校长,最大的可能性是一生都会怀着身体残缺的自卑心理。然而,幸运的是,他进了巴学园。小林校长通过缜密的设计,让高桥君每次都在运动会上得到大满贯,通过让孩子们裸着身体游泳除去了他因自己的身体不一样的羞耻感,小林先生还常常对孩子们说“你们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的”,让身体健康的孩子不对有缺陷的孩子另眼相看。在这种环境下学习的高桥君,成长为了一个乐观、自信的人,他后来考上了明治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公司担任“协调工作”,解决公司中人际关系和谐的问题。在这本书的后记里,作者记录了对巴学园一些学生的采访,其中,高桥君明确地告诉她“的确没有因为身体上的缺陷而怀有自卑的心理”。
  
  小豆豆和高桥君这两个鲜活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美好,它告诉我们:孩子出现的任何问题都不是真正的问题,只要我们用美好浇灌他们的心灵,他们必能还我们以美好。 
  
 
  
                                          
 可是,问题来了。我们如何用美好来浇灌孩子的心灵呢?
  
 很多人都撰文总结过《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里体现出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其实不外乎这么几点:尊重孩子,鼓励孩子,信任孩子,以宽容之心待孩子。可是这些要点是其他书里都写到的呀,为什么唯独这本书如此有魅力呢?
  
 我个人的感受是,别的书都是从教育者的角度来阐释这些的,很多时候,我们能理解并接受这些教育观念,但是真去做的时候,孩子未必会接受,因为成年人以成年人的角度所故意为之的尊重,未必能让孩子产生被尊重的感觉。你以为你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话就是尊重他,你以为你告诉他你能理解他的感受就是尊重他,你以为在做出决定前先问问他的意见就是尊重他……但如果这所有的行为不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那孩子并不会产生真正被尊重的感受。
  
 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的后记里提到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她说和他合作多年的佐野先生想要收集小林先生的资料,是起因于一位女士的一句话,这位女士曾经在小林先生韵律操课堂帮助伴奏,她告诉佐野君,小林先生曾经对她说:“哎,孩子们是不会那么走的。”小林先生的意思是,这位女士不了解孩子们的呼吸频率。所以说, 小林先生所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能够真正奏效,都源于这样一个基础:他真的很懂孩子。 
  
 我们在看这本书时,全身心都感受到一种感动和美好,那是因为小林校长的每个行为都是在懂得孩子的情况下自然而然发生的,没有任何刻意而为的成分。因为懂得孩子的好奇心,才会允许孩子们夜宿校园观看电车运来的情景,并借此机会讲解物理知识;因为懂得无拘无束的运动对孩子的意义,才会对家长说“请让孩子们穿最差的衣服到学校来吧”;因为懂得孩子们喜欢的到底是什么,才安排了在礼堂里搭帐篷睡觉的简单露营活动;因为懂得残缺的身体给孩子带来的自卑心理,才精心设计了运动项目,让残疾孩子获得第一;因为懂得孩子有自己的判断和坚持,才没有阻止为了找钱包而掏粪坑的小豆豆,只对她说了一句“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因为懂得孩子单纯的善良,才在看破之后仍然咬了咬小豆豆递过来的“健康树皮”…… 唯有真正懂孩子的人,才能给孩子真正的尊重和信任,才能真的包容孩子做出的各种“蠢事”。 
  
 可喜的是,《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真正懂孩子、爱孩子的好老师,它也通过小豆豆的视角和事后的分析,给了我们一个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窗口。 那么,孩子需要的到底是什么样的尊重和信任呢?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他当做一个大人一样来尊重和信任。 
  
 这一点,我们可以书中找到直接的论述。
  
  小豆豆喜欢一个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喜欢把她当作成年人一样来尊重的人 。
  
 第一次和小林校长见面,小豆豆就喜欢上了他。原因是,小林先生非常认真地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作者写道:无论是之前,还是这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小豆豆说话了。
  
 在掏粪坑事件中,虽然最后小豆豆并没有找到她的钱包,但是她还是感到“挺满意的”。作者分析说:“实际上,在小豆豆的满足之中,还有一点是因为‘校长先生对我做的事没有生气,很信任我,把我当作一位很有人格的人来尊重。”
  
 寒假的时候,小豆豆跟着爸爸妈妈去滑雪,应著名滑雪家舒奈尔德的邀请和他一起滑。结束后,舒奈尔德弯下腰,握住小豆豆的手,对她表示感谢。作者写道:这位年轻人不是把小豆豆当作小孩子来对待,而是看作一位成年的女士来尊重。当这位男子弯下腰来的那一瞬间,小豆豆从心里感到了他的友好和彬彬有礼。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大人,小豆豆也常常煞费苦心,去模仿“大人”的装扮和言行,并且希望得到认可。 
  
 为了像高年级的大姐姐,小豆豆留了很长时间的头发,终于,有一天,妈妈帮她编了一个麻花辫,她觉得“看上去像个高年级大姐姐的模样”,高兴坏了。可到了学校里,调皮的男孩子却以拉她的辫子为乐。小豆豆呜呜地哭了,原因是:“辫子是‘成熟女人’的象征,所以,看到扎了辫子的小豆豆,也许大家会像对待成年女子那样说‘不好意思’,谁知道竟然……”
  
 为了在野炊的时候有好的表现,小豆豆提前研究妈妈下厨的动作和程序,并且特意学习妈妈拿起锅盖时一边“奥哟哟哟”地叫一边赶紧把手放到耳垂上的动作,因为她觉得这个动作太有大人味了,并且她真的在野炊的时候这么做了,感到非常满足。
  
 
  
                                          
 很多人会说,把小孩子当作一个大人来尊重和信任,这个难度似乎有点大,因为孩子的身体未发育完全,能力有限,有时候实在是不放心啊! 但这本书却明确告诉我们:实际上,小孩子不管看上去有多么小,对真正有趣的事情,是绝对能够听懂的。 
  
 的确。
  
 为了不辜负校长先生的信任,小豆豆在掏粪坑后,按照和校长先生约好的那样,把那座小山完全放回了原来的便池中,还用舀子产下一层渗进了水分的泥土,也送进便池里,最后,把地面弄平整,把粪坑的掏口恢复原样,还把长舀子也放回了工具房。 那时候,小豆豆还只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学生,她已经会通过思考,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
  
 一年级暑假的时候,小豆豆和泰明背着大人进行了一次大冒险——她请患过小儿麻痹症的泰明去爬她的树。泰明的手脚扭曲,且没有力气,整个爬树的过程基本上是由小豆豆来完成的。为了帮助泰明爬上树,小豆豆跑到学校工具房找到了梯蹬,把泰明顶上了梯蹬的最高一级,然后用尽全身的力量把泰明拖上了树。这个过程经历了很长时间,中途,小豆豆发现把梯蹬上的泰明拖上树非常困难,几乎要哭出来,但是,她没有哭,“因为她想,如果自己一哭,泰明一定也会哭的”。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会思考、有胆量的小女孩,为了自己的决定想尽办法、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最终获得了成功。所以, 只要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和大人一样,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和勇气。 
  
 除此之外, 孩子的学习能力也是不可小觑的 。为了在野炊时能有出色的表现,小豆豆从得到野炊消息的那天起,每当妈妈在厨房里忙活时,总是紧紧跟在妈妈身后,研究妈妈怎么使用菜刀,怎么端起锅,怎么盛饭等等。正式野炊那天,小豆豆的表现的确优秀,不仅她切的菜非常均匀漂亮,她还指教了一下高年级男孩如何切菜,并且还灵机一动做了一盘咸菜,让大家非常佩服。要知道,当时小豆豆才刚刚升入二年级。
  
 有的人也许会说,即使孩子有了一定的思考和学习能力,但他们的心智还不够健全,经常会做出一些蠢事来。其实所谓的“蠢事”,只不过是成年人的价值观罢了。就拿小豆豆为了喜欢的钱包掏粪坑的事来说吧,多数大人会觉得这件事非常愚蠢,但是如果把钱包换成一个价值不菲的钻戒,很多人的态度就会来个大转弯。那是因为,在成年人的眼里,钱包并不值钱,但是,在喜欢这个钱包的小豆豆眼里,钱包可能比钻戒还要珍贵。所以,我们所谓的愚蠢,实际上只是一些不符合某种世俗价值观的事情,如果摒弃这种价值观,单单把这件事情看做一个人为了找回珍爱的物品而做出的行动,这哪里就愚蠢了呢?
  
 因此, 真正阻碍我们尊重孩子的其实是成人世界的价值观,如果我们在看待孩子的事情时,能够抛开世俗的价值观,你会发现,孩子们做的很多事情是合理的 。例如,很多孩子看到某一种玩具就想要,尽管家里已经有很多了,家长就会觉得孩子的要求有些过分,但如果我们想一想那些喜欢收藏的人,他们哪个不是同类的物品买了一大堆呢?抛开价钱和升值空间来看,玩具对于孩子的意义和收藏品对于收藏者的意义是一样的,他们都能从中获得快乐和满足,从这一点来说,它们的价值是一样的。
  
  所以,能不能把孩子当作一个大人来尊重,关键还是在于我们心中对孩子的需求和已有价值观的衡量。 如果你觉得衣服的干净整洁比孩子自由快乐的运动重要,你就会阻止孩子在地上摸爬滚打;如果你觉得抓紧时间赶路比孩子的好奇心重要,你就不会任由孩子蹲在路边观察花草虫鸟;如果你觉得食物营养比孩子的喜好重要,你就会逼迫孩子吃他们不愿意吃的食物;如果你觉得自己的不麻烦比孩子的成长重要,你就会拒绝孩子要求帮助你干活的请求;如果你觉得面子或自己的舒适比孩子的情绪重要,你就会用暴力的方式阻止孩子哭闹……
  
 这时,再回过头来看看巴学园,我们发现,小林校长之所以深受孩子们的爱戴,那是因为他做任何决定,总是首先考虑孩子们的感受,所以巴学园里才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孩子们每天根据自己的心情选择喜欢的座位;老师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写在黑板上,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顺序开展自学,老师则一对一答疑;如果上午孩子们完成了一天的学习任务,下午就在老师的带领下外出散步;天气炎热的时候,校长会临时决定开放游泳池,孩子们可以光着身子尽情玩水;每周有两次课,孩子们可以拿着粉笔在礼堂的地板上肆意做画;为了满足孩子们观看运电车的好奇心,校长允许孩子们在征得家长同意后到学校宿营,并在凌晨时分叫醒孩子们起来观看……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校长牺牲了成年人的方便和舒适,以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换来的是孩子们愉悦、自主地学习和对学校发自内心的爱。
  
 这本《窗边的小豆豆》我前后完整地阅读了三遍,随手翻看的次数更是数不胜数。我也曾经想要从里面总结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但看得越多,我就越是发现, 教育孩子真的不是用方法和技巧能做好的,因为当你把孩子看做一个需要教、需要训的对象的时候,你就已经走错了方向,你所寻求的方法和技巧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为了让孩子更好,而是为了让孩子顺应成人的需求,让成年人更方便、更舒适。小林先生之所以能在短短的几年里给孩子们带去愉悦的终身影响,靠的完全是他爱孩子的一片真心,他绝不用世俗的价值观去随意评价孩子,他认为: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教育的目的是早早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避免这些优良的品质受到损害,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窗边的小豆豆》:用美好浇灌孩子的心灵

2. 给孩子一个爱的童年,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最近我阅读了《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直接把我自己看哭了,在感动之余感叹教育的力量,好的教育真的可以成就一个人,   不是责备让我们变得更好了,而是爱和肯定   。人在年少的时候,能够被欣赏和喜欢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 
    这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是日本非常著名的电台主持人,书中的小豆豆就是作者本人,当时日本把 社会 上被冷落的人统称为“窗边族”。 小豆豆由于上课经常调皮捣蛋,不被老师喜欢,所以被称为窗边的小豆豆。后来严重到被退学,小豆豆来到了影响她一生的学校——巴学园。 
       巴学园所有的教室不是房子,是一个又一个的废旧电车,;大门是用矮矮的树做成的,树上还长着绿色的叶子,用小豆豆的话讲这是“从地里面长出来的门呀”。 
    在巴学园里每个孩子都不会被歧视,不管是身体上还是性格上所谓有问题的,这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这本书带给我们好多的教育启示,好的教育能够极大地激发孩子的潜能,使孩子自信 健康 地成长: 
                   小豆豆无疑是幸运的,她的成功,不仅在于在年少的时候遇到了能够赏识并尊重她的老师,而且她还有一位开明的妈妈。 
    在小豆豆被退学后,妈妈没有任何的指责和恼火,也没有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是个麻烦精。   她包容孩子,想办法找到一所能理解孩子性格的学校。   她没有告诉小豆豆被退学的事,而是在孩子二十多岁后才告诉孩子真相,因为她不想让孩子从小就带着不被接纳、不自信的心理长大。 
       《窗边的小豆豆》里面温暖而纯净的教育方式,治愈了很多人。   这本书不仅是适合学生们阅读的优美的儿童小说和成长故事,同时也是写给全天下的父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们的“教育诗”。   我们应该像书中所描绘的那样,柔软地对待孩子,用爱包裹着他、理解他、信任他,让孩子按照他心里面的那个召唤不断地去 探索 ,最终走他自己的路。 
       

3. 用尊重拨动孩子的心弦——《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用尊重拨动孩子的心弦——《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用尊重拨动孩子的心弦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美国杰出思想家爱墨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拨动孩子的心弦,用尊重拨动孩子的心弦——《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对于这个观点在我读完《窗边的小豆豆》后有更深刻的理解。《窗外的小豆豆》讲述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在读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经历。小豆豆因为淘气做了一些在大人眼中不能容忍的行为,被原学校退学了,她因此来到了“巴学园”,碰上了有独特教育理念的小林校长。小豆豆在小林校长的尊重、理解和“你真是一个好孩子”的鼓励下,从大家眼中调皮的孩子转变成乐于助人、能为他人着想的好孩子。

在“巴学园”里,尊重无处不在。小豆豆与小林校长第一次见面,因小林校长的朴实打扮让小豆豆误以为他是车站的人,但小林校长豪不介意,他笑着解释说:“我是校长先生啊。”校长亲切的态度赢得了小豆豆的信任,小豆豆颠三倒四对校长讲述了长达4小时的关于自己的故事,而校长先生,自始至终都认真地倾听着,没有一点儿觉得不耐烦。光凭这一点就让我对小林校长佩服不已。小林校长是发自内心尊重孩子,而我对孩子的尊重却停留在表面,当他们下课时用磕磕绊绊的语言向我讲述他的一些见闻和事情时,我有时会敷衍着回答“哦”,要不就干脆说:“老师很忙,下次再和你聊。”这对孩子是多么的不尊重。对照小林校长和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我明白了只有发自内心尊重孩子,才能赢得孩子的尊重。

每一个学生都有缺点和闪光点。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小林校长都能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去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爱护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欣赏。小林校长努力创设条件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读后感《用尊重拨动孩子的心弦——《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为了做到这点,“巴学园”的运动会项目的设置也非常与众不同,很多运动项目是小林校长根据学校的学生的特点人性化设计的。为了学校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为了让学生们都觉得我没有什么不同,校长考虑的很周全。他让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泰明做拔河比赛的裁判,而对于身材矮小的高桥君,校长根据他的身材特点设计了“钻鲤鱼比赛”和“上台阶接力赛”,这些比赛项目让高桥君的缺点变优点,使他一次次登上领奖台,帮助他忽略自身永远不会长高的自卑心理,建立自信心。对学生的尊重还体现在“巴学园”的课程、纪律、甚至座位的设置上。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当天的心情和方便,每天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座位,更特别的是上课都可以选择从自己喜欢的课程开始。小林校长用他的耐心、爱心和恒心,尊重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而他所做的这一切都不露痕迹的在“巴学园”的孩子心里播撒了自尊、自信和尊重他人的种子。

睿智的小林校长用自己无声的呵护和挚爱维护了每个孩子的自尊和美好,一切显得那么平和、自然而无痕,犹如杜甫的诗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所描写的那样。让我不禁思考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应该俯下身子,学会用心体会孩子的感受,平等对待每个学生,给予他们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用尊重来拨动孩子的心弦,使自己在尊重学生时也同样收获学生的爱。
							
		  〔用尊重拨动孩子的心弦——《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用尊重拨动孩子的心弦——《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

4. 《窗边的小豆豆》:“问题孩子”和“天才孩子”,也就是一念之差

    好书推荐:第85期   
      《窗边的小豆豆》   
     作者:黑柳彻子  
     图片:源于网络  
     
        
       推荐理由    
     
    《窗边的小豆豆》是一本有趣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是一本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的书,它带给了我们许多感动,让我们学会了对生活充满感激,让我们也期盼着生活中有这么一所学校——巴学园——学校中的世外桃源。 
     
       《窗边的小豆豆》是作者黑柳彻子的小明,这本书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 
     
    小豆豆上小学时,她不能适应学校的规则,她在上课的时候,将桌洞开开关关,在桌子上画满黄色的穗子,上课的时候站在窗边呼唤宣传艺人,和小草聊天,和小燕子打招呼。 
     
    无法融入集体的课堂学习氛围,还有着各种“异常行为”,比如: 
     
     上课时反复玩弄书桌盖子,来来回回开关上百次;  
     
     老师在课堂讲课,她却把头伸出窗外,和路过的巡演艺人聊天;  
     
     和人说话也许并不奇怪,可她还会仰着头找树上的燕子聊天。  
     
     讲台上的老师,无法假装自己看不见小豆豆的调皮捣蛋。  
     
    在老师多次提醒下,她依然还“屡教不改”,不仅带来了不少麻烦,扰乱课堂秩序,影响同学学习,而且还被多个老师投诉。 
     
    所以,才上一年级的小豆豆就被退学了。 
     
      可即便如此,小豆豆的妈妈依并没有责备训斥她。妈妈知道,小豆豆好动好奇心强,不是寻常人眼里的乖孩子,但也并非是“无可救药”的坏孩子。   
     
    于是,便隐瞒了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的事情。 
     
    后来,妈妈带小豆豆转学,来到了巴学园。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感激。   
     
    来到巴学园后,小林校长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 
     
    对于校长,小豆豆也一直心存感激,感谢校长的宽容大度,感谢校长一看到她就赞美她“真是一个好孩子”。 
     
    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在巴学园,这里没有年龄差。所有的人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都能相互理解、相互帮助。 
     
    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并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曹文轩曾说,这本书的主人公不是豆豆,也不是校长先生,主人公的名字叫“教育”。   
     
     教育者应该充分发掘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点,努力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知识,从而达到知行统一。  
     
    教育也绝对不是一时的成绩,学会理解,学会认知生命,学会去拥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是一辈子的课程。 
     
    书中小林校长 认为: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  
     
     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也正是因为这样,小林校长才会不认为小豆豆是一个有问题的孩子,才会每次看见小豆豆都说:你是一个好孩子。 
     
    他鼓励小豆豆表达自己,做自己认定的事情。 
     
     任何一位教育者,都应如此。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对每个孩子都能一视同仁,乐于教导。  
     
    很多时候,所谓的“问题孩子”和“天才孩子”,只不过就是一念之间。小豆豆还没有转学时,老师们觉得他是“问题孩子”。但是,当他转学到巴学园自后,校长老师觉得他是一个好孩子。 
     
    这是因为,巴学园老师善于小豆豆的优点,给孩子足够的肯定和尊重。这样才会让孩子,能够极大的肯定自己。 
     
    孩子只有真正被看见、被听见才能真正被赋能,才能够自我发展,拥有独一无二的个性。 
     
      愿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被肯定!   

5. 《窗边的小豆豆》:一般人眼中的“怪”孩子

有很长一段时间,家里的小朋友每天哭喊着不去上学,不愿意跟其他小朋友交流,在外面一言不发在家里调皮捣蛋。在老师和邻居的眼里,甚至连自己也一度认为,她是一个性格奇怪的孩子。
  
 同事听说了我家小朋友的情况,笑了笑,送给我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书的封面有些破旧,看得出来翻过很多遍。
  
 这位同事在公司是出了名的心态好、脾气好,只要她出现,最先看见的就是她眯成月牙形状的双眼。
  
 有时候大家会调侃她“傻”,因为遇见不开心的事情,她会跟我们说完就过去了,从不会耿耿于怀;即便偶尔吃了亏,也还是傻笑着;家里的水果零食,单位发的过节礼品,会在某个上下班途中,送给素不相识的路人;会喘着粗气踩着上班的最后一秒打卡,原因是跟环卫阿姨在公园唠嗑忘了时间。
  
 她家小朋友也是如此,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个异常阳光快乐的小孩。
  
 我想,这些很大程度上,与她的教育理念、家庭氛围有关。
  
 看完这本书后,更加确定, 她就是允许自己和孩子,成为一般人眼中的“怪”人,开心地做自己罢了。 
                                          
 
  
 01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小学一年级被退学,脑袋里每天装着不同寻常的想法,即便是现在看来,作者小豆豆的举动也是很“奇怪”。
  
 上课的时候,没注意同学和老师的反应,只因发现书桌是上翻的抽屉,觉得十分新奇有趣,进而把书桌的盖子来回打开,足足有上百次。
  
 老师讲课时,不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是站在靠近窗边的地方,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经过的乐团,邀请他们来教室旁演奏。没有乐队经过时,会朝着窗外大声喊道:“你在干什么?”,等到同学和老师走近一看,才发现她是在跟一只飞来的小鸟说话。
  
 绘画课的时候,整张画纸填满了老师布置的内容,按理说可以结束了,但小豆豆还有更多想画的,毫不犹豫地把未画完的内容延伸到桌面,直到自己完成为止。
  
 豆豆的行为,在老师看来已经影响到全班同学了,也曾全告诫过豆豆不可以,但豆豆并不觉得自己做错。无奈之下,老师请求妈妈给豆豆转学。
  
 看到这里,联想到现实生活里的孩子,在他们想做一件事还没开始做的时候,就有一个声音:“不可以......不能.....”,渐渐地,他们学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顾忌周围人的看法,甚至变得小心翼翼。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像小豆豆这样肆无忌惮。 
  
 
                                          
 
  
 02
  
 妈妈为了找到愿意收留豆豆的学校,四处奔波。面对被退学的豆豆,妈妈没有一句指责,反而在思考如何与豆豆沟通要转学的事情。
  
 在妈妈看来,即便和豆豆说了退学的事情,豆豆也无法理解自己哪里做错了;更担心退学这件事,会让豆豆产生自卑的情结。
  
 终于,妈妈找到了一所名为“巴学园”的小学,说实话,在妈妈的心里,多少有些忐忑,害怕新学校也不愿意接收豆豆。
  
 但在看到校长后,妈妈悬着的心终于沉下来,这里,应该是最适合豆豆的学校。
  
 校长不同于其他老师,简单问候之后,便请妈妈离开,要求单独和豆豆谈话。与其说谈话,不如是聊天。从一开始校长抛出一个问题:“愿意把你想说的都说出来吗?”
  
 这一问让原本有些局促的豆豆彻底放松下来。她开始滔滔不绝,迫不及待地把所有想到的,想说的一股脑吐出来,这些话,仿佛在肚子里憋了好几年。她心想,好不容易有人愿意听她说话,一定要抓住机会,不能漏掉什么。
  
 在这过程中,校长没有任何不耐烦,没有一次打断,认真地盯着豆豆的笑脸,听着她描述,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紧皱眉头,直到豆豆再也想不到想说的话,直到午饭的时间来临,这次聊天才结束。
  
 整整3、4个小时,豆豆对着第一次见面的校长,说了所有想说的话;而校长,作为一个听众,一个新朋友,倾听了所有的故事。
  
 很少有人愿意花这么久的时间,听一个6岁孩子的“胡言乱语”,包括父母在内。
  
 当孩子说出一句话,我们可能会好奇地问:“为什么?”他可能会忘了下一句要说什么。
  
 当孩子津津有味地描述一件令他兴奋的事,我们难免会打断讲一下自己的看法。
  
 当孩子有事想告诉父母时,父母却很忙,来不及认真听完。
  
 以致于后来的某一天,他们不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心事。
  
 
  
                                          
 
  
 03
  
 就是从这天开始,豆豆开始了新的小学生活,她激动地告诉妈妈,她特别喜欢这里。
  
 这所学校格外与众不同,如果不是看完作者的描述,几乎很难想象现实中有这样的学校存在。
  
 学生的教室不是在房子里,而是在废弃的电车车厢上;
  
 同学们没有固定的座位,按照自己的喜好,每天变换;
  
 全校的学生很少,加起来只有50几个;
  
 上课没有固定课表,优先从同学最喜欢的课程开始;
  
 老师讲课时间很少,大多数是自习,当天学习完成,可以在校园里自由活动。
  
 豆豆每天最快乐的时刻就是在学校与同学散步闲聊、翻篱笆菜地、吃午饭。
  
 与同学散步的时候,校长偶尔会参与进来,也会遇见高年级的学生,跟他们成为朋友;
  
 像小狗一样,从篱笆地下挖洞,来回钻、出、钻、出,重复的动作却让豆豆乐此不疲;
  
 每个同学都会带便当,但校长会每天检查是否有“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指陆地上的食物、海的味道则指大海里的食材。如果哪位同学缺少一种,校长夫人会从端着的锅里,盛出来给那位同学。
  
 在这所学校里,所有的学生都可以按照天性来生活学习,没有条条框框的教导,但是每个学生的表现,就像一个个单纯善良的小天使。
  
 面对患过小儿麻痹症的同学,他们从来不觉得有什么奇怪,只是觉得每个人的身体都不同;
  
 面对脑袋巨大,身材矮小且永远如此的同学,他们会在运动会上,全校师生合力让他成为第一名;
  
 面对“没什么想说的”拒绝上台说话的同学,邀请他编一个想说的,尽管只是“我早上起床了,刷牙了,上学了”几句话,所有人会心地给予热烈的掌声。
  
 就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小豆豆从一般人眼里的“怪”人,变成了大家都能接受的正常人。
  
 这所学校给豆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才有了这本日本销量第一的读本出现。
  
 这样的成长环境,与最终小豆豆成为一个优秀的作家、主持人、联合国亲善大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04
  
 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天性,他们如同一张白纸,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填充自己的色彩。
  
 好的教育理念和家庭氛围,带给孩子的就是正确的价值观和快乐的童年。
  
 从身边吹过来的风,会把孩子的未来送到很远的地方。
  
 一切以尊重和理解为前提的爱,“怪”孩子也会接受得到,直到他们慢慢变成一个会感知、懂感恩的正常人。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祝所有宝贝都有自由的灵魂,快乐的人生!

《窗边的小豆豆》:一般人眼中的“怪”孩子

6. 《窗边的小豆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

有这么个孩子,才刚上小学一年级,就被学校退学了。咦,你肯定在心里嘀咕:这孩子定是超级调皮捣蛋,在学校打架斗殴,严重违反学校纪律屡次不改,才会被退学吧!
  
 一般情况家长们会如何面对孩子被退学的事呢?责骂自不在话下,甚至某些脾气暴躁的家长还会发飚对孩子动粗。
  
 那你们知道上面那个被退学的孩子会受到怎样的处罚吗?
  
 答案绝对出乎大家意料之外,孩子虽被退学,可她记忆中毫不知情退学这回事。直到她到20岁的时候,母亲才告诉她曾经被退学的真相,孩子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位妈妈的举动是不是很令人惊诧啊!
  
                                          
 这个小孩子其实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作者写这本书是特地献给学校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因为年少时与校长的约定长大后要回来巴学园教书。可巴学园已经在战争的摧残下被毁灭了,校长小林先生在有生之年也未能实现重建巴学园的梦想。但巴学园的教学理念一直被世人铭记在心,那些曾就读巴学园的孩子们成人后都非常优秀。
  
  
 书中讲到一个六岁的名叫小豆豆的姑娘(也就是作者自己)因其举不胜数的异常行为举动,扰乱了整个课堂纪律,影响全班同学甚至隔壁班的都受到牵连,故老师不堪其扰责令她退学。
  
 但非常庆幸的是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善解人意的好妈妈。她知道小豆豆并不是个恶劣孩子,只不过是个天真浪漫,生性好动,大大咧咧,好奇心特别强烈的孩子。对窗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不断把桌子开开合合,只是觉着新鲜、好玩;总爱站在窗边,是为了跟路过的宣传艺人打招呼,也是为了跟燕子说话。
  
 妈妈非常懂得孩子,能够从孩子种种异常行为问题去深入挖掘背后真正的原因,甚至连孩子天真地问为什么换学校,妈妈为了不想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也是撒谎哄她新学校会更棒,能结交更多好朋友。
  
 若当初退学时妈妈就对她说怎么回事,你又被退学了,如果这个学校还不要你,就没法上学了。我想幼小的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打击,也会在心理留下创伤和阴影,就无法取得如今的成就,更不会有这本书的问世。
  
 这本书不仅带给全世界几千万读者无数的笑声和感动,而且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20世纪全球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
  
 小豆豆真的非常幸运,调皮的她碰到了一个超级棒的又很理解孩子的小林校长。他对幼儿教育有他独到的见解。正像小林先生所说的"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我们要为那种优良的品质遮风挡雨,让它像一粒种子一样发芽、开花、结果,让童年更加丰富多彩。
  
 小豆豆其实是一个天真、活泼、善良、机灵的小姑娘,她经常有很多奇怪的想法,也会做一些在平常人眼中认为不可思议的事。她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指导下,还有妈妈的关怀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小豆豆第一次报到时,小林校长没有像其他学校那样对孩子考试,而是让小豆豆把想要说的话全部说出来。而且他很有耐心连续听六岁的小豆豆说四个小时的话而不打呵欠;也很有创意、会想到用废弃的电车改装成上课的教室;最最棒的是,他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的想法,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的"放回原处"这一篇。
  
 当时小豆豆有个坏习惯上厕所老低头朝下看,经常掉东西在厕所,那次把最心爱的钱包掉进厕所了,小豆豆实在太喜欢这个钱包了,于是想方设法去粪池里把钱包掏出来。
  
 当她一个人拿着工具忙的满头大汗,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时,校长先生刚好路过看到了并没有一般人那种暴跳如雷也没有异常的态度,只用了平素温和的语气说了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语"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
  
 但就是校长简单的话语却让小豆豆从此改变了这个爱低头看的坏毛病,因为小豆豆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动手操作终于明白低头看付出的沉重的代价,你不得不佩服这个小林先生的高明之处。
  
 巴学园有很多别于其他学校的地方,上课方式特别没有固定严厉要求,老师把一天要学的课程写在黑板上,学生可以按自己喜欢的顺序自由学习各个科目,如果上午就把课程都学完了,下午大家就集体出去散步学习地理和自然。比如去寺庙或田野里散步看蝴蝶;每周都有两次涂鸦课。
  
 他们都没有固定的座位,不同年级的也可以坐在一起。大家自己挑选喜欢的同学挨着坐,也可以每天换与不同的同学坐,打乱秩序让孩子们更熟悉亲密。
  
 他应孩子们的要求精心创作了校歌,孩子们不理解不喜欢他也一笑了之,没有丁点儿架子;
  
 他为永远不可能长高的"高桥君",精心设计校运动会,竟使高桥君每个项目都拿了冠军;
  
 当小豆豆因被同学拽小辫子而哭泣时,他一句"好漂亮的小辫子"就让小豆豆破涕为笑;
  
 吃饭时校长会要求大家自带有"山的味道"(蔬菜、肉类)和"海的味道"(鱼、海味)的午饭,还会给一些没准备充足饭菜的孩子们添加菜肴,吃饭前要唱歌,提倡吃饭时要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
  
 校长是个想法多多的人,会自己策划稀奇古怪项目的运动会,让每个孩子都能发挥特长,夜晚还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讲自己的旅行故事,给孩子别样的感觉……
  
 文字中所流露出来的都是新鲜动人的场景,小豆豆也就在这所崇尚自然教育、顺应孩子们自由天性的小学里健康成长。拿电车充当教室的巴学园是个人人向往的理想园,我想每个人心中都盼望着拥有这样一个巴学园。
  
 成长的过程是个循序渐进的微妙过程,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有可贵的天真特质,我们都忽略了,我们甚至把它漫不经心地遗失和随意处置。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都能够找到自己的闪光之处,努力之后一样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就。我们大人应该用爱来浇灌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细心呵护孩子每个成长,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7. 《窗边的小豆豆》:对孩子的教育,从改变身份和聆听开始

 文|大脚
   我们在谈论孩子的时间总能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家小孩怕不怕你?”
   “不怕我,但很怕她妈妈!”
   “是啊!孩子至少要怕家长的其中一个,要不然真没办法管她!”
   真的如此吗?
   我们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一定要让孩子害怕家长中的一个,这样真的能更好管她吗?
   《窗边的小豆豆》给我们提供了更好的答案。
   孩子的教育,不是要让孩子怕你。而是要从家长做起,从改变身份和聆听开始。
      儿童教育专家李玫瑾说: “你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了他对你的态度。如果你用尊重的语气,那他就对你尊重;如果你不尊重他,他就不会尊重你。” 
   确实如此!
   很多人说,孩子不好管,因为他根本就不听你的!
   扪心自问,我们有没有尊重过孩子?还是在用家长的身份对他说教?
   或许我们并不认为那是说教,觉得这都是自己曾经入过的坑,想要给孩子指明道路,让他避免入坑。
   但是,在孩子而言,家长的身份本身就带着居高临下的压力。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懂得改变身份,让孩子从敬畏你到尊敬你。
   《窗边的小豆豆》一书里,作者黑柳彻子描述了这样一件事。
   小豆豆和狗洛基在玩耍时,从开始闹着玩,到最后玩真了。洛基玩着玩着渐渐分不清玩笑和动真格的界限,它一口把小豆豆的耳朵咬出了血。
   小豆豆害怕爸爸妈妈生气,要把洛基扔掉或再也不管洛基。
   她一边捂着耳朵,一边大喊,“不怪洛基,不怪洛基!”
   如果你是家长,你会怎样回应?
   我猜大部分家长会把气撒在狗身上,哪怕当场不发作,事后也会秋后算账!
   果然,事后小豆豆的爸爸虽然也承诺过“不怪洛基”!但觉得不训诫洛基几句实在不太像话,妈妈却用眼神示意“已经答应过了”,爸爸勉强忍住不再对洛基训诫。
   妈妈对小豆豆的做法也深深影响了小豆豆。
   妈妈尊重小豆豆的意愿,没有责怪洛基,她对小豆豆的守诺就是一种尊重,所以她也收获小豆豆的尊重。
   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份不同,处理的方式就会不同。
   小豆豆妈妈改变了家长这层身份,以一个和女儿站在一起的朋友身份,理解小豆豆的行为,让小豆豆觉得,妈妈不但是一个好妈妈,还是一个能够理解自己的朋友。
      如果这样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样做呢?
   或许你可以充分发挥家长的权威,无视孩子的意愿,在你看来是对孩子更好,但是这样的结果只会让孩子敬畏你,而不是尊敬你。
   很小的时候,我们都在看董浩叔叔和金龟子姐姐的电视节目,直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记得有一次电视采访董浩的时候,董浩说:
   “我对待孩子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平等相待,把他们当做朋友、哥儿们,所以我到各地去,孩子们看见我都会觉得很亲切,没有距离感,我挺享受这种状态的。我觉得孩子们对我们这些人的尊重和喜爱是很单纯的、也是全心全意的,而且最难得的是我们给他们留下的印象直到他们长大以后还会记得。”
   他并没有以长辈的身份和孩子在交流,而是以朋友,哥们的身份陪伴在孩子身边,这也是我们对他印象深刻,直至今天依然难忘的原因。
   很多人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说得没错!
   但又有多少父母在履行作为孩子最好老师的职责呢?
   更多的父母只会觉得,对孩子好,只要陪在孩子身边就是,但却没有给孩子更好的示范,这种陪伴也等于无。
   孩子小的时候会依赖你,得到某种安全感,但他长大绝不会听从你,还会忤逆你。
   作为父母,学会聆听才是对孩子最高级的陪伴。
      小豆豆的行为在不被老师理解被迫退学后,妈妈带她到小林宗作校长创立的巴学园求学。
   校长在和小豆豆的交谈中,耐心地聆听了小豆豆四个多小时的唠叨。
   在我们看来,一个孩子的话有什么值得在意的?
   偏偏小林校长却耐心地聆听了小豆豆的话,不时微笑鼓励,以至于还让小豆豆意犹未尽,心里觉得, “能永远和这个人在一起就好了。” 
   说实在,你有多久没有和孩子在一起聊天了呢?
   孩子在向我们描述学校的生活时,我们是否会觉得很无聊?
   孩子在向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是否总有认为忙不完的事,对孩子敷衍对待?
     如果是这样,我们还真不配做孩子生活中的老师!
   久而久之,天性敏感的孩子就会发现,原来父母对自己并没有那么在意。潜意识中,他们会刻意隐瞒想法,甚至到最后,你除了问孩子要吃点什么外,再没有可以交流的话题。
   曾经听过这样一句话,我对此深感认同。
    “聆听是尊重他人的表现,聆听是更好沟通的前提,聆听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一种沟通。” 
   作为家长,如果你在为如何教育孩子发愁,那至少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会做好一个聆听者,在听孩子说话的同时,在肢体语言上表达认同,比如点头,微笑,孩子也会很高兴你的陪伴,这样的交流才对双方有益!
      作为一个被认可的教育家,《窗边的小豆豆》里小林宗作校长有一句话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
   如果真是这样,那我们的生活也太可悲了!
   看完《窗边的小豆豆》,不禁让我很羡慕,因为小豆豆有一个理解自己的校长,有一个宽容自己的妈妈,他们的理解和宽容就是最好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一生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我们在羡慕的同时,又不自觉地把自己活成了让孩子讨厌的样子。
   教育孩子需要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
   教育孩子需要言传身教,树正确榜样。
   无疑,《窗边的小豆豆》这个系列的书籍给我们提供最好的答案。

《窗边的小豆豆》:对孩子的教育,从改变身份和聆听开始

8. 《窗边的小豆豆》:让孩子在信任和支持中从容成长

   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让孩子在信任与呵护中享受最美好的童年时光也是父母和老师共同的期望。   本周为大家推荐一本适合亲子同读的经典畅销书籍——《窗边的小豆豆》   。  
     作为日本著名作家黑柳彻子的代表作,这本书同时也入选了中国教育部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书中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故事,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发扬光大,把他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   
      ——小林宗作   
    在学校里,有些孩子常常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淘气捣蛋而被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他们在学校里不仅不受老师的待见,而且有时候还会遭遇同学的歧视。这些孩子看似与平时别无两样,甚至依旧保持着自己并不优秀的状态。但是,当他们被定义的那一刻,内心已经彻底失去了自信,不仅不愿意接受说教,甚至会有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于学习更加厌恶,对于老师和家长的管教更是不愿服从。 
    国内专注“问题学生”教育的云南昆明丑小鸭中学校长詹大年曾说, 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本质都是要构建平等、信任的关系,让孩子自己去建立学习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让教育自然、自由、自主、真实地发生 。人是不可以被教育淘汰的,本就不应该有“优生”“差生”之分,而是只有学生。 
    一个被贴上负面标签的学生,其实不一定就是差学生。 《窗边的小豆豆》正是一本记录一个淘气的孩子成长经历的书籍 。全书讲述了作者黑柳彻子的亲身经历,她本是一个因为淘气而在一年级被退学的孩子,但她却因为在新学校遇到了尊重她的小林校长,从而改变了她对学习和生活的认知,让她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这段时光奠定了她一生美好生活的基础。同时,作者这段人生经历也 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好的教育,为家长及教育从业者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教育方式 。 
       01    
    黑柳彻子出生于1933年,日本著名作家、NHK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畅销书作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 社会 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理事长、“ 社会 福利法人小步的箱子”理事、“世界自然保护基金”日本理事。 
       除了《窗边的小豆豆》之外,黑柳彻子还有其他比较受欢迎的文学作品。例如《小时候就在想的事》《丢三落四的小豆豆》《小豆豆频道》《小豆豆动物剧场》《不可思议国的小豆豆》《小豆豆和小豆豆们》《小豆豆的万花筒》《小豆豆(黑柳彻子的日志)》《小豆豆的未知篇》《小豆豆丢失的记忆》《小豆豆和大熊猫》等。可以说,“小豆豆”成为了黑柳彻子的标签。 
     黑柳彻子被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称为日本女性的杰出代表 。除了写书之外,她还是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以她名字命名的节目《彻子的房间》于1976年开播,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长寿节目。2015年5月27日,此节目播出第一万集,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史上“由同一主持人主持且播出集数最多的电视节目”。 
    黑柳彻子还是亚洲首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创立了“ 社会 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希望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这个人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是继奥黛丽·赫本之后第七位、亚洲 历史 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黑柳彻子曾表示,让她最为骄傲的不是这些成就,而是自己旺盛的好奇心、强大的精神力量和自由的灵魂。  
    关于《窗边的小豆豆》的成书原因,还有一个小故事。 
    在日语里,黑柳彻子的发音与小豆豆类似。小孩子因为语言功能还不完善,总以为自己叫小豆豆。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了这个名字。 
    成年后的黑柳彻子时常想起在巴学园小学的经历以及小林校长对她的影响,正是因为童年那段难忘的经历,才使得那个被老师定义为“无法专心学习”“干扰其他同学”而被退学的小豆豆重新爱上学习,并且在长大之后成为了著名的主持人。 
    那段经历始终萦绕在黑柳彻子的脑海,回顾自己的人生,她认为, 童年在巴学园读书的经历,为她的一生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爱和信心 。在某一天晚上她突然想要写一本关于巴学园和小林校长的书,来记录那段对她影响深远的时光。于是,她在那个夜晚奋笔疾书,写满了几页纸,形成了《窗边的小豆豆》的第一章《第一次来车站》。 
       当时,日本正流行“窗边族”的说法,指那些被排除在主流之外的人群。黑柳彻子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就是不被主流教育所认可的孩子,所以将这本回忆自己童年的书命名为《窗边的小豆豆》,并于1981年正式出版。 
    黑柳彻子所求学的巴学园,虽然在东京大轰炸中不幸被毁,但巴学园的理念和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今天,在世界上仍然有很多以巴学园命名的教育机构,美好的教育理念永远会星火燎原 。 
       02    
    《窗边的小豆豆》由一个个真实、可爱的小故事组成,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是其中的核心人物,可以说,他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彻底改变了黑柳彻子的人生,也给我们当代的教育带来了启迪,让我们真正认识到“生态式教育”的重要性。 
    小林校长 坚持“生态式教育”的方式,不仅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而且更重视学生的生活习惯、心理 健康 、 社会 情理等方面的塑造,以期培养出“完整的人” 。为此,小林校长坚持以博爱、灵活的课堂以及潜移默化的言行来教育学生。 
    小林校长倡导的“生态式教育”极其注重学生的心理 健康 ,让教师与学生都坚持博爱的胸襟。为此学校不仅倡导师生间的平等,还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小林校长认为, 孩子能否成为一个照顾自己、照顾他人、照顾环境、独立自主、懂关爱的人,取决于我们给予的引导 。巴学园只有50多名学生,其中包含被其他学校退学的孩子、身体有残疾的孩子、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校长和老师都不会做特别的交代,而是让孩子们去自己 探索 如何与彼此相处。 
    在运动课上,老师允许小孩子们脱光衣服游泳,包括身体发育有缺陷的孩子,因为身体都是美丽的,不该因为任何原因对自己的身体觉得羞愧。小林先生总说:“你们大家都是一样的,无论做什么事情,大家都是一样的。” 
     在这样的教育引导下,小豆豆成为了一个心地善良的孩子 ,她对大家都很友好,特别是当有的朋友因为身体上有缺陷,被其他学校的孩子欺负时,小豆豆便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即便外校的学生抱团霸凌,小豆豆也会挺身而出,拼命保护朋友,哪怕自己被弄哭也不在乎。遇到受伤的动物,小豆豆就全心全意地照顾它们。 这样的品德在巴学园被不断肯定和强化,奠定了她日后成为慈善家的基础。 成年后的黑柳彻子用自己出书的版税,设立了日本第一个聋哑人专业剧团,成立了“ 社会 福利法人小豆豆基金”。 
    在巴学园里,每天的课程并没有固定的安排,教学非常灵活。如果学生们上午完成了学习计划,下午就可以散步、采集植物标本、写生、唱歌、和老师交谈……校长对家长们说:“请让孩子们穿上最差的衣服到学校来吧,这样就不必在意衣服,能够尽情地玩耍。” 
       校长为了让孩子们在午餐中学习生活常识,希望大家带的便当包含“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山的味道可以是蔬菜、水果、家禽类;海的味道可以是鱼、虾、海带、紫菜等。有一天,小豆豆午餐带了鱼松,大家争论这到底是山上的还是海里的。后来,孩子们终于明白,鱼松是把鱼刺从鱼肉里挑出来,再经过加工才做出来的。 
    生活教育还延伸到学校运动会,获胜者的奖品居然是蔬菜,一等奖是“一根萝卜”,二等奖是“两根牛蒡”,三等奖是“一束菠菜”。起初大家觉得拎着蔬菜回家有点不好意思,但在校长的引导下,孩子们开始兴奋起来,争相说着可以用奖品做出什么样的美味佳肴。校长先生也许是希望学生们在一家人吃晚饭时,一边吃着蔬菜奖品做的菜肴,一边高高兴兴地谈论白天的运动会吧。 
    “旱田老师”章节中也讲到,校长请学校附近的农民伯伯来做老师。因为, 让孩子们看到“真正的东西”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 。这与今天大家倡导的生活教育、乡土人本教育理念非常契合。 
    小林校长始终认为,好的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我们需要保持“低竞争、低评价、低管控”的教育生态 。“温泉旅行”章节提到,在巴学园,孩子们从来没有被教导“排成一列规规矩矩地走路”,或者是“在电车上要安静”“不许乱扔果皮纸屑”等。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就学到了很多,比如,欺负比自己小的、弱的人是可耻的事;看到乱糟糟的地方,要主动打扫;尽量不要妨碍别人……这些观念已经深深地根植在孩子们心里, 日常春风化雨式的教养已经融入孩子们的品格 。 
       作者特意提到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小事。有一次上厕所的时候,她最心爱的钱包掉了下去,小豆豆自己找工具,想找到钱包。校长路过看她一个人忙活,只是询问,然后叮嘱忙完后恢复原状。这让小豆豆感受到强烈的信任和支持,觉得自己可以负责任地做任何事。 
    后来,在太平洋战争中,巴学园因为空袭不幸被烈火吞噬,这让曾经的老师、学生扼腕叹息。但根植于巴学园自由美好的种子已经生根发芽,小林先生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被广泛报道、学习和研究。 
       03    
    《窗边的小豆豆》在日本创下有史以来图书销量第一的纪录,并被译为35种语言,感动了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读者。该书中文简体版销量突破1100万册,连续10年位居开卷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前列,被称为影响20世纪的儿童文学杰作。 
     不同年龄的人都能以不同的阅读方式来理解这本书,感受那抚慰人心的力量 ,而这也正是它畅销的原因之一。 
    作者说,图书出版后,她每天都能收到全世界读者的来信。当读到“巴学园被烧毁了”的部分时,有的孩子便有了“战争很坏”的认识。 
    还有一位中学老师来信说,“我对现在的学校教育感到失望,曾经一度考虑更换工作。但现在我愿意怀着小林先生那样的心情,再努力一次。”可以看到, 书中所传递的精神理念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是美好的,都需要被倾听、被尊重。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顺应孩子成长的规律,用最大的耐心保护好孩子的天性,守护好孩子的童真,让孩子在信任和支持中 健康 快乐地成长 。 
      金句分享   
      ·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有眼睛却发现不了美,有耳朵却不会欣赏音乐,有心灵却无法理解什么是真。不会感动,也不会充满激情……  
      · 如果男孩和女孩觉得对方和自己的身体不一样,是很奇怪的事,那就不好了。在别人面前拼命地掩藏自己的身体,是不自然的事。无论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  
      · 对于孩子们来说,“散步”的时间是自由的,是可以尽情玩耍的时间。但实际上,散步时间却是可以学习理科、 历史 、生物等知识的宝贵时间,这一点,孩子们还没有察觉到。  
      · 妈妈从来不对小豆豆说“应该去干什么”,小豆豆如果说“我想干什么”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好啊”,然后并不多问,但她会把孩子们做不了的手续上的事情帮孩子做好。  
      · 或许真是这句宝贵的话,决定了小豆豆的一生。而且,令人感动的是,小豆豆在巴学园的日子里,小林先生不断地对她说着这句话:“小豆豆,你真是一个好孩子!”  
      · 在巴学园,现在,日本和美国变得亲近起来。但是,在巴学园之外,美国却是日本的敌国,英语是敌国的语言。所以,所有的学校都取消了英语课。“美国人是鬼!”政府这样宣布。而这个时候,巴学园的孩子们却在齐声地念着:“美丽的,是beautiful!”拂过巴学园上空的风温暖而和煦,在巴学园中成长的孩子们也美好而纯洁。  
      · 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的计划中,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要比老师的计划大得多。  
      本期互动